欢迎访问吕氏贵宾会(中国区)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rexrothrexroth.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行业资讯

全面吕氏贵宾会通水10周年!南水北调工程塑造我国水资源分配新格局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12-14 19:36:47
  • 点击:

  吕氏贵宾会东线泵站提水,中线公里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犹如两条巨龙,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穿过京津冀豫苏鲁皖7个省份,将南水送达北方。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习多次深入南水北调工程现场实地考察,亲自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关键节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吕氏贵宾会、事关人民福祉。”“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年来,这个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正在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21个工作面正在加紧施工,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投入掘进。工程建成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将更有保障。

  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是我国基本水情。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早在20世纪50年代,南水北调工程就被提上日程。

  2002年12月,经过半个世纪研究和论证,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动工实施。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向北方地区调水,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经过数十万建设者10余载奋战,南水北调东中线月全面通水。东线级泵站提升长江水,北至鲁北,东抵胶东半岛。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全程自流流经豫冀京津。

  丹江口大坝(2024年11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为主骨架和大动脉,每年数十亿立方米水资源从南方调往北方,助力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水资源分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更强。”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勇说。

  一渠清水向北流。统计显示,10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亿立方米。受水区内一座座水厂、一条条管网与南水北调干线交织,广大城乡直接受益。

  北京形成南水、密云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格局;天津实现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中线条大型输水干渠构建“一纵四横”供水网络体系;东线与山东本地水共同构建起山东“T”字形骨干水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深刻改变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供水格局,从战略上、全局上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

  拧开水龙头,看着清冽的自来水汩汩流出,河北沧州泊头市洼里王镇前八尺高村党支部书记冯如祥感慨万分:“以前,我们这儿水的味道发苦、发涩,如今大家再也不用为难吃的水发愁了。”

  历史上,前八尺高村的地下水含氟量高、又苦又咸。2020年底,前八尺高村家家户户喝上了南水,水质指标与大城市持平。

  前八尺高村村民饮水的变迁,是河北黑龙港流域乡村饮水条件改善的缩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让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湖北丹江口市清漂队队长杨力(左)和清漂队队员在丹江口水库进行清漂作业(2024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2017年、2018年山东大旱期间,东线成为确保青岛、烟台等城市供水安全的主力军;2023年,中线实施大流量输水,缓解北方地区夏季持续高温干旱不利局面,保障工程沿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

  奔流不息的南水,流进城市乡村,流进千家万户,让更多受水区的人们从“有水喝”转变为“喝好水”。

  “10年前,烧水壶底有一层厚厚的水垢。现在用上了南水,壶底水垢少了,泡的茶更好喝了。”谈起饮用水变化,北京市丰台区居民李先生深有感触。

  在丹江口库区河南淅川县鹳河流域城区段,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淅川分局工作人员记录采样水质情况(2024年1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丰台区郭公庄水厂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南水进京后,自来水硬度由以前每升300毫克降至每升120至130毫克,自来水的水质变得更好了。

  目前,北京主城区近80%、天津主城区供水全部为南水,河南省14个省辖市、河北省10个省辖市通了南水。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供水区域不断延伸,受水区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受益范围正由大中城市向农村拓展,受益人口超过1.85亿。

  清晨,丹江口水库湖面如镜。库区一角,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新港社区63岁居民蒋德新,开着机械化清漂船清理着漂浮在水面上的枯枝败叶。

  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沿岸景色(2024年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10年来,伴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北方地区长期被城市生产生活挤占的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得到有效退还,带动了沿线治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工作。

  在中线,通过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助力北方地区50多条河流生态复苏。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再现流动之美。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漏斗区”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实现总体回升。“华北明珠”白洋淀淀区面积扩大到近300平方公里,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

  这是南四湖(微山湖吕氏贵宾会、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之一的山东济宁市微山湖二级坝湿地公园景色(2024年8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东线,江苏、山东大力推进工程沿线水污染治理和河湖生态修复,多条干支线河道成为秀美的城市景观。曾经的“酱油湖”南四湖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东线个治污项目,目前东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中线工程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沿线个水质监测站,目前中线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10年来吕氏贵宾会,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为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更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形成畅通的国内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游客在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内游览(2024年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南水北上,浇灌出沿线多万亩稻田因干旱插不上秧,江苏省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江水北调工程联合应急调水抗旱,保证了水稻丰产。

  2024年春夏之交,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调引抗旱应急水量,缓解了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出现的旱情。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提高了黄淮海平原50个区县共计4500多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农作物生产效益大大提高。

  游船在河北沧州市区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上行驶(2024年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早年,企业生产全靠抽取地下水。现在,南水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河北邯郸市永洋特钢动力厂厂长江彦军说,当地地下水硬度高,是南水的5至6倍,对设备换热效率影响较大,南水的钙镁离子含量低,对提高特钢产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10年前,在南水北调工程治污倒逼机制下,东线山东段高污染的草浆造纸企业减少了65%。如今,更加环保的新技术让当地纸产量达到原来的3.5倍,利税是原来的4倍。

  南水北调东线显著改善了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条件,大运河山东济宁段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明显提升。

  “南北经济循环有效畅通,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促进了受水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李勇说,按照2023年万元GDP用水46.9立方米计算,工程累计超过767亿立方米的调水量相当于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GDP的增长。

  在位于京杭大运河上的山东省济宁港航龙拱港,货船在装运集装箱(2024年8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正在科学推进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管护和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